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要求,水质监测站房内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1、安装条件确认要求
1)项目监测参数的确认(比如:CODcr、氨氮、pH值、流量、浊度、溶解氧等);
2)仪器设备的安装位置(进水口、出水口);
3)水质情况的调查(包括监测参数的浓度范围、水质酸碱度情况、水质是否含有机溶剂等);
4)现场是否具备监测房,监测站房的位置;
5)站房与采样点的距离;
6)联网的水质监测站房内的设备比较多,所如何规范使用显得尤为重要。从设备的使用规范、人员操作的规范、后期维护的规范等等,这都影响水质监测站房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方式和数据传输的协议(需与当地环境管理部门对接)等。
2、监测站房的要求
(1)站房位置
1)尽量靠近污水排放口,距离应小于50m,且应高于采样点位置(落差≤3m);
2)安装地点应避开腐蚀性气体和强电磁干扰的地方;
3)站房内如具有加热源(如TOC),安装必须避开易燃物,严禁烟火和不通风的场所;
4)应便于车辆、人员的进出,方便仪器操作、维护和管路铺设;
5)应避免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造成影响,不应位于通讯盲区,且能够实现数据实时传输。
(2)站房建设
1)使用面积≥15m2,净高度≥2.8m,且站房内地面应比室外地坪高10cm;
2)站房要符合一般民用建设的有关规定要求,具有防火、防盗、防人为破坏的设施;
2)应配置安全合格的配电设备和稳压电源,保证足够的电力负荷,功率≥5kW;
3)应安装空调,且具有断电保护和来电自启功能;
4)应有完善规范的的接地装置和避雷措施,防雷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
5)应配备灭火器箱、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沙桶等消防设备;
6)站房内和采样口等区域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
3、排放口建设要求
(1)标准排放口的建设位置
根据污染源污水监测点位的布设原则:第一类污染物应设在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第二类污染物应设在企业总排放口(即外排口);进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采样点位应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
(2)标准排放口的建设内容:
1)明渠的建设:由进水井、出水井及缓冲区三部分组成,由于超声波明渠流量计量测量要求,需要在量水堰槽前的进水段保持2-5m的直流缓冲区域,不允许有支流汇入,不应有障碍物。明渠的设计应根据企业的日常流量情况、气候环境、建设场地、水量稳流等因素进行考虑。
2)量水堰槽的选择、制作和安装:量水堰常用的型号有直角三角堰、矩形堰和巴歇尔槽3种。不同标准排放口的量水堰型号和规格的选择主要根据每个排放口的污水量、水质情况及现场工况而定;采用超声波明渠流量计测定流量,应按照标准技术要求修建或安装标准化计量堰(槽),并通过计量部门检定。应根据测量流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标准化计量堰(槽),根据计量堰(槽)的类型确定明渠流量计的安装点位。如果水质标准排放口(明渠)排放的污水表面中含有很多泡沫或者漂浮着较多树叶等杂质,为了超声波明渠流量计测量的准确性,建议用户在明渠边建设静水井;
3)排放口应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4、采水管路的要求
监测站房和采样点之间的管路主要是水样管路和各仪表探头电源线、通信线等电缆保护管。
1)水样管路的组成:取水管路和排水管路。
2)管材的选择: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污水的水质情况(如当地的最低温度、污水是否具有腐蚀性、水体氯离子含量的高低以及是否含有有机溶剂等)来选择管路的材质,应采用优质的硬质UPVC管、PPR管、铝塑管和镀锌管等,严禁使用软管作为采样管。
3)水样管路铺设的注意事项
a、从仪器进出水口至采样点的管路应遵循逐级降低的原则。
b、在气温低于0℃的地区要做好管路的保温防冻措施。
4)仪表电缆保护管路的铺设
保护管路应铺于地下或空中架设,空中架设的电缆应附着在牢固的桥架上,并在电缆和管路以及电缆和管路的两端作上明显标识,另外电缆线路的施工还应满足GB50168-2018的相关要求。
水质监测站房内的设备比较多,所如何规范使用显得尤为重要。从设备的使用规范、人员操作的规范、后期维护的规范等等,这都影响水质监测站房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一、水质监测站房的设备应指定由专人管理,每台设备附仪器使用说明书和使用记录、检查记录、仪器维修记录等;
二、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查,包括空炉升温时间、控温波动等项,并需填写检查记录。
三、使用人必须对所需加热试样的性质了解清楚,..禁止易燃、易爆、易污染样品放入设备中加热。
四、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使用记录,包括时间、加热温度、设备运转状态及使用人签名,并待设备温度降至室温后做好清理工作。
五、部分实验室严禁放置化学试剂、文件资料及桌椅等办公物品,只能放置盛放样品的干燥器。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